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谈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博物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文化交流的圣地,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多次博物馆调研中,我们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在实践中进行博物馆各项建设和文化研究、创新工作,为实现博物馆服务提供专业理论保障、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支持。
一、深化展览陈列及设计研究,发掘馆藏文物内涵特点
一个成熟成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离不开内涵丰富、资料详实的展陈内容。文物是展览的主题,需不断地加深研究,发掘展陈文物的附加价值,并根据文物的属性、特点设计展览形式,运用各种手段,将文物的内涵信息全面地展现出来,以达到传递信息、弘扬文化、陶冶精神的目的。
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陈列展览传播活动中,要依据陈列展览主题,考虑不同观众的需求,对藏品进行诠释,确定合宜的陈列展览。陈列设计和展览空间是展示的重要部分,是确保稳定观众群的基础。观众对藏品信息的接受度,对展览设计的认可度,决定着博物馆展陈的成功与否。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传播者应加大对藏品的研究,力求准确诠释展览品,陈列展览设计者需把握藏品之间的关系,能以观众理解的方式将文物讲清楚说明白,使观众对藏品形成记忆,实现博物馆的价值。这也是“以人文本“理念倡导下博物馆对内发展和对外传播的要求。
二、立足馆藏文物及临展藏品,着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就是根据各个博物馆自身展览特点和馆藏文物资源优势,设计开发出适合本馆且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物衍生产品。商品与文化商品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实用价值,后更注重文化艺术价值。因此,博物馆开发具有特殊性质的文创产品,必须秉持顾客满意的经营理念和独特唯一的文化定位,并根据公众精神文化需求来设计、制作商品。既要充分考虑顾客的审美标准和购物倾向,又要注重突出文化性、纪念性、独特性和时尚性。
首先,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合理开发文创产品。我国现有各类大小博物馆4000余家,大多博物馆资金缺乏,开发文创产品风险较大。部分博物馆已与企业联合开发,将博物馆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和企业雄厚的资金优势结合,既开拓了市场又减少了风险,形成了双方特有的品牌文化,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据了解,目前国内也有许多公司也在寻找类似博物馆性质的合作伙伴,开发一些具有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工艺品,他们有资金、有专业设计队伍、有定点制作工坊,而博物馆有文博专业人士,还有文物藏品资源,但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博物馆需进行长期灵活的有效调査,前期不能盲目输出产品。两者合作可以先少部分推出试销,在得到市场反馈后,再批量生产。这样既规避了风险也摸清了市场规律和顾客需求,同时又使得博物馆文化得以弘扬。
其次,树立精品意识,打造优质的文化衍生品。内涵是文创产品的灵魂,博物馆文创产品要代表博物馆的形象,反映博物馆的特点,在产品开发设计上融入以人为本的原则,基于人的需求,符合不断发展的大众审美来设计开发商品,才能获得市场。开发文创产品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多层次开发来满足不同群体在商品消费价格、欣赏角度、方便携带上的要求,从而拉近与大众的距离。
第三,可以通过加强与旅游部门交流合作来拓展文创产品发展空间。当前,全国文化旅游呈现方兴未艾之势,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一般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个性和艺术品位,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是优秀文化的传播使者。让它们尽可能多地走出博物馆,走进千家万户,是每一个博物馆人肩负的历史使命。
因此,开展博物馆与旅游部门的深入联系,广泛合作,能共享游客群体资源,让更多游客观众走进博物馆购买文化创意产品,感受到每件创意产品背后的故事,从而激发游客兴趣和购买欲望,实现博物馆业与旅游业的共同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中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通过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提高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可以使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得到更好发挥。博物馆中数以万计的文物,门类齐全,囊括古今,各有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品,让观众实现“把博物馆带回家”无疑是传播文化、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保证。这需要博物馆文创部门立足于馆藏文物,发挥专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全面了解市场及观众需求,充分利用博物馆各项条件,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创产品开发道路。
三、完善博物馆公众服务设施,促进观众文化消费需求
十八大以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十九大之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博物馆作为文化发扬的阵地,必然要担负起公众文化建设的使命和职责,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博物馆能不能吸引观众,关键是所提供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公共服务的完善。从某种程度来说,吸引力是博物馆工作的动力。博物馆只有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断丰富和完善公众服务设施,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多种形式服务公众,才能促进观众文化消费,增加博物馆流量。
提供高质量和多样化的服务是当代博物馆实现职能的方式之一,要更好地发挥该职能,就需要转变博物馆的服务观念,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抓住博物馆服务的核心问题。不仅要靠文化内涵丰富的藏品,也要开发“新、奇、特”的文创产品来吸引观众,更要不断完善博物馆内的公众服务设施,实现参观、学习、休息、放松、娱乐等各功能一体化服务模式,让游客在博物馆里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陶冶情操,达到悦目怡情,提升品位的目的。
随着不断深化的传统文化复兴,近年来,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全国各地纷纷新建起各种类型的博物馆,老的博物馆也紧随时代发展进行翻新、扩建、新建工作。新的博物馆建设不仅要立足场地功能区划,在合适的空间设计出服务于观众的休闲区,供游客休息交流,还要根据展馆的具体情况扩大休闲区的服务面积及种类,开设文博商品售卖区和推广博物馆文化的公众活动区,将展馆的文创产品甚至当地的特色产品展示出来。适当增加付费服务项目,为观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促进文化消费,增加博物馆收入来源,以便更好地服务公众,为社会的经济增长、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四、结语
中国地大物博,有众多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但其建设水平和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很多小博物馆缺乏经费、人力和管理,很难发挥展馆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的建设,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博物馆支持。发展水平较低的博物馆一方面要正视自身,承认差距,想方设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准;另一方面要树立文化自信,在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下,努力发掘地区特色的文化内涵,使之通过博物馆呈现在观众面前,始终坚持以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创新意识,提升博物馆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中的作用,走出一条适合本馆发展的新型道路,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作者:华筑博展